五大淋釉常见缺陷及解决措施

2024-10-13 19:03:21

1、关键词:凹釉砖坯淋釉后,在釉面上出现凹坑钱砀渝测(凹釉),有时甚至露出底坯。笔者通过对出现凹釉时的面釉性能和环境进行跟踪,脲摩喜清得出出现凹釉的原因有三个:(1)面釉流动性不好,面釉结皮;(2)面釉中有气泡;(3)空气中灰尘进入面釉中。面釉结皮针对面釉流动性差导致面釉容易结皮的问题,通常采取的措施是提高面釉的流动性和及时清理结皮面釉。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解决:(1)通过加入电解质三聚磷酸钠或食用盐,在不起波纹的情况下提高面釉的流动性,将面釉流动性控制25~40 s之间;(2)开动对流桶,增加面釉的流动性;(3)在保证施釉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拉快砖坯在釉线的速度,加大钟罩漏斗的下釉量;(4)每班清理一次钟罩和主釉桶,及时清理已经结皮的面釉。面釉中有气泡面釉中的气泡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面釉中本身含有气泡;2)面釉进入釉缸时产生的。面釉球磨完成后,当陈腐时间不够时,面釉中的气泡没有溢出;当陈腐时间过长时,面釉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气泡。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从釉桶中补充面釉到釉缸中,当面釉从釉桶进入釉缸的落差过大时,会伴随着产生气泡。针对面釉中自身含有的气泡,通常采取添加消泡剂的方法进行处理;对于面釉从釉桶中流下产生的气泡,可采取增加副釉缸的方法,让面釉从副釉缸进入主釉缸中,减小面釉进入主釉缸的落差,避免面釉进入釉缸时产生气泡。灰尘灰尘造成的凹釉有两类,一类是灰尘落在面釉中,另外一类是灰尘落在砖坯上。在施釉时,空气中的灰尘进入面釉后,因为灰尘与面釉在干湿性、流动性和结合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灰尘与面釉结合不充分,在淋釉时造成釉面局部破裂产生凹釉;当灰尘落在砖坯上,在淋釉时,因为灰尘与面釉结合性差,往往会造成面釉不能正常覆盖在灰尘表面,在砖面上形成凹釉。针对灰尘造成的凹釉,可从两方面入手:(1)改进擦坯机处的除尘设备,提高除尘器吸附灰尘的能力;(2)在釉线清理卫生(或者釉线改造)时将釉缸盖好,同时终止淋釉操作,卫生清理完毕后清洗淋釉钟罩。

五大淋釉常见缺陷及解决措施

3、关键词:釉屎釉屎是烧成后在瓷砖表面凸出釉面的斑点,在其周围的小区域内只显示面釉的颜色,是因面釉中的杂质或者面釉结块落在砖坯表面,产生局部凸起,导致印花时在凸出点周围没有印上图案。在实际生产中,釉料结皮和砖坯粉尘落入面釉是产生釉屎的两个主要原因。釉料结皮面釉的保水性不好时,在淋釉过程面釉容易在釉缸桶壁和钟罩出釉口出现结皮现象,特别是釉料流动性不好时,更容易出现结皮现象,结皮的釉料块落在砖面就形成釉屎。针对釉料结皮产生釉屎的情况,可采取两个措施:1)定期清洗钟罩,遇到釉料流速大、易结皮时,增加清洗钟罩次数;2)控制副釉缸进入主釉缸的釉量,确保主釉缸面釉维持同一水平面,避免主釉缸釉面经常变化而出现结皮现象。砖坯粉尘砖坯经过釉料回收槽时,有时候会出现砖碎掉入釉料回收槽的现象,如果不及时将砖碎清理出去,砖坯会融进釉料中,造成釉料出现砖坯的颗粒物,含有颗粒物的面釉淋在砖面上就会出现釉屎。针对这种情况可采取如下方法:一方面加强普及釉屎产生的原因及后果;另一方面通过班长和技术员进行随机抽检的方法,督促施釉工及时清理回釉槽和过滤筛网里面的砖坯,并检查回收釉过滤筛网是否破损。

五大淋釉常见缺陷及解决措施

5、关键词:淋釉不均淋釉不均是面釉在砖坯表面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表现为烧成后面釉厚的地方颜色深面釉薄的地方颜色浅,出现砖面图案颜色深浅差异。造成淋釉不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1)面釉釉膜出现波纹;2)钟罩出釉口结块,面釉流出速度不一致;3)钟罩倾斜。面釉釉膜出现波纹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釉线的气密性不好致使外界风吹到釉膜上导致面釉产生波纹,面釉淋在砖面上后,就会出现厚薄相间的情况;此外,外界剧烈震动也造成钟罩发生震动,导致钟罩上的釉膜形成波纹,面釉淋到砖面上也会出现条纹。针对面釉釉膜波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解决:1)提高淋釉房的气密性,正常淋釉期间,严禁敞开淋釉房门,调整空调出风口,使空调冷气远离钟罩;2)控制钟罩上面釉釉膜的宽度,防止釉膜太宽造成波纹;3)加固钟罩架,同时禁止在淋釉房附近施工,防止震动造成波纹。出釉口结块当釉料的性能不好时,在淋釉的过程中,面釉会在出釉口结块。因此在结块的地方下釉量就少,造成釉膜厚度不一致,烧成后,在面釉薄的地方上的图案颜色比两边图案颜色浅。针对面釉在出釉口结块的现象,可用海绵定时清理出釉口,防止釉料结块。钟罩倾斜在淋釉时,若钟罩水平度不好,就会出现高的一边釉薄,低的一边釉厚,出现淋釉不均匀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首先需调整钟罩的水平,其次控制钟罩的高度,减小钟罩水平对釉膜厚度的影响,将钟罩距砖面的距离控制在5~7 mm。

五大淋釉常见缺陷及解决措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