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1、分析结构。如图,这是一个典型继电器的结构,主要包含线圈、磁芯、轭铁、衔铁、弹簧以及触点等部分。一方面,螺旋线圈通电即产生磁通,磁芯被磁化,与轭铁、衔铁组成磁回路,轭铁与磁芯之间由于存在气隙,故轭铁会在磁力的作用下往磁芯方向吸合(衔铁可以轭铁为支点作旋转运动)。另一方面,在轭铁的一端装有拉力弹簧,弹簧力的作用持续存在,总是迫使轭铁离开磁芯往反方向旋转(当然转动极限位置有结构限定)。

3、继电器闭合。闭合控制电路的开关K,给继电器线圈供电,当控制电路提供的电流足够大时,磁路的电磁力大过弹簧的拉力作用,衔铁被磁芯吸合,带动两个原本相互分离的触点闭合,从而接通负载电路,灯泡点亮!控制电路要提供足够大的电流,就得提高电压值,电压值升高到刚好使得继电器工作时的数值,即称为继电器的动作电压。

5、扩展知识。以上介绍的是最基本最典型的一类继电器(单刀单掷常开型电磁继电器),而实际上继电器的种类非常多,如图,稍作更改,即可变为常闭型继电器。加入永磁体的结构,可实现一旦动作,不用给线圈供电仍旧可以保持当前状态的磁保持型继电器。不论如何变化,其最基本的磁力与弹簧力的相互作用原理是不会有太大差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