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人教版物理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课稿

2024-10-15 16:25:55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秋舄诫腓》。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让学生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第一次科学正确的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且正确读数,而且在中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后面运动的快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及单位换算;

(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表测量长度;

(3)知道测量的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知道测量有误差。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测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体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2)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4.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长度的测量;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对于物理读数和记录数据的规范性还不能成为习惯,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多次严格的训练,让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的认识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以学生熟知的情景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中。 然后提出测量的正确方法和具体要求,让学生规范自己在日常测量中的方法,从而减少误差,从而引出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最后做一些题巩固课堂内容,使学生查漏补缺知识更进一步。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情景引入新课(如你们知道你们的手指有多长吗?你是怎么测出来的?那你的手指的周长是多少?你又是怎么测量的?)

(二)讲授新课

问题一: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用的长度测量的工具,教师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如直尺、卷尺、三角尺…

问题二:请学生回顾小学所学到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教师补充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问题三:请学生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教师总结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认:认清刻度尺上标注的单位、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的位置。

放:刻度尺要放正并使有刻度值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

看:视线应垂直于被测物体及刻度尺

读:读出准确值,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记录的数据要有数字和单位。

问题四:让学生回答裁判是怎么判断出长跑运动中的冠亚军的,教师总结

5.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测量的仪器:秒表、电子表、钟……

问题五:让学生回答我们测量所得的值就一定和真实值完全一样吗?教师总结并引入误差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

错误可以消除。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巩固练习

(五)学后反思

(六)板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 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 直尺、卷尺、三角尺…

2单位 国际单位米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二 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测量的仪器:秒表、电子表、钟……

三误差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