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背后是些什么
最近,“熊孩子们”又上了热搜:猛推四个月的孕妇,“就想知道她会不会流产”有位女生在观影时提醒后面的熊孩子不要踢座椅,散场后却被熊家长拉住暴打......问题真的仅仅是出现在“熊孩子”身上吗?可能不是,让我们看回第一个新闻,当那个孩子推过孕妇之后,孩子的父母是什么反应?她不仅没有自己教育孩子,反而抱怨别人对她孩子的教育过于严厉。更不要说这第二个新闻,父母直接暴打仅仅是提醒不要踢椅子的女孩,更是从言传身教上给了孩子极为恶劣的影响。所以,网上流传的话极为有道理:没有熊孩子,只有熊家长。熊家长所造成的影响非常大,不仅能导致自己家的孩子“走上邪路”更能将坏名声辐射到全部同龄的孩子身上,导致社会组团抵制“熊孩子”,就连正常听话的乖小孩,只要出现在公共场合,如:飞机、电影院、高级餐厅里,都会引来周围戒备的目光。这一定不是什么好现象,孩子在身心的发展阶段,有很大的必要去了解新鲜事物,和这个世界对话。如果不出门,有可能造成闭目塞听,如果出门却接受太多异样的目光,则有可能触发自卑心理。怎样才能规避以上问题呢?选择一个相对私密的公共场所,如果是吃饭,就选有包房的餐厅,这样方便孩子在不打扰别人的前提下随意活动;如果是旅行,就选人群稀少的地方,小孩子看到密集的人群会因为没有安全感而显得焦躁,人少则会非常开心;如果看电影,可以选点播影院,4K高清荧幕的观影效果并不输给传统影院,可容纳2-6个人,相当于全家包场看电影。同时也不用很被动的等待院线上映, 可以选择任意孩子想看的电影。如果一部片子孩子看腻了,还能任意切换。别受少数“熊家长”的影响,让孩子勇敢的跟世界谈谈,再和这个世界温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