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活动在医院质量控制中的实践应用
1、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的根本,也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随着医患双方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完美化追求,医院学科建设的高度分化综合和质量管理的进一步专业化和国际化,医院质量管理应运而生[2]。在众多的管理策略中,QC小组活动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技巧和管理模式,其核心概念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员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而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3]。我院于2008年已将QC小组活动全面引入到医院管理活动中,构建和完善了质量控制机制,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对新时期医院质量建设产生了强劲推动作用,现将我院开展QC小组活动的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3、构建QC小组活动组织体系医院质量管理控制体系是保证和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关键。为确保QC小组活动在全院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顺利实施,医院根据工作实际构建了以院级质控、科室自控、员工自查互控为网络的三级质控体系。医院三级质控组织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由医院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主管,质控部、各职能管理科室等共同组成,其职责是负责定期审核医院质量控制计划和考核办法,追踪解决存在问题,组织协调全院的质量管理与考核工作。科室二级质控组织以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由科主任、护士长、骨干医师、骨干护师组成,每月有计划地组织对本科质量的自测自评工作,进行督察和改进。医院的一级质控由各科室根据本科工作实际成立与院质控考核组一一对应的QC小组,主要类别设置有医疗QC小组、护理QC小组、科研技术革新QC小组、教学培训QC小组、院感控制QC小组、医保QC小组、医德医风QC小组、经济管理QC小组、宣传通讯QC小组、环境卫生QC小组、信息管理QC小组、设备管理QC小组等,每个QC小组设组长一名,成员若干名,QC小组负责科室相关质量的考核与改进,落实到每个人,对科室活动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对各“危险点”与“关键点”进行指导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制定本QC小组的质控目标与计划并组织实施。

5、规范QC小组活动流程规范的QC小组质控活动强调各级医务人员都应对其进行的所有工作进行自我管理,同时也强调互相监督,形成一种协调有序的工作流程。医院科室各QC小组在质量控制过程中,灵活应用质量管理循环即PDCA循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四个阶段)的管理方法开展质控工作,根据相应的质控指标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定期分析本组质控情况,查找隐患,加强对各“危险点”与“关键点”的控制,对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加强了对质量的环节管理,尤其是对关键环节(如危重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创诊疗操作)、重点部门(急诊、产房、手术室、内镜室、重症病房、新生儿病房、供应室)、主题质控(核心制度的执行与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等的规范化管理。在QC小组活动中,各组长制定本组质量控制工作的目标和计划,每月有计划地对本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督察和改进,同时接受科、院两级质控组织的考核,根据每月《医院质控月报》,将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并将上月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追踪管理。各QC组长还需定期向科主任汇报本组的质控情况,并根据质量控制工作的具体情况不断修订质控目标及方法,对科室存在的重点问题成立专题QC小组进行攻关。

7、依托QC小组活动创建良好医院文化通过搭建QC小组活动平台,医院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参与到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中,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增加了团队的协作能力,提高员工质量管理的参与度。同时每年的医院质量大会将QC活动作为重要内容,对开展QC活动先进科室及先进小组进行重奖,并进行课题发表展示等活动,通过量化内部评价,极大的激发了员工对开展QC小组活动价值的认同感和荣誉感。QC小组在活动中,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相互启发、共同提高,不仅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小组成员的质量意识随着活动的开展和深入逐渐加深,使医院内部逐渐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和价值标准[5]。QC小组成果的总结、交流和发表,能够提高小组成员总结成果的能力,起到相互激励、共同提高的作用,通过高层次的成果交流和发布,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展现医院的形象,展现医院良好的风貌和文化,从而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在开展QC小组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活动将质量管理的思想及方法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来,保证了将质量管理工作贯穿在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控制的全过程中,尤其是将质量的实时监控变为可能,有效的解决了医疗管理和服务上的诸多难题;同时QC小组依据医院管理目标和科室实际需要而开展工作,能使科室工作得到切实的提高,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意识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心目中,质量至上,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服务,使员工真正意识到质量就是医院的生命线,创建了新的医院文化。
